李德教授與其博士學生吳柯慧發表論文,探討強制性教養與中國青少年越軌行為



題目:強制性教養與中國青少年越軌行為:檢驗共情關注調節作用中的性別差異

 

摘要:

強制性教養被認為是青少年越軌行為的重要預測因素之一。通過使用嚴厲的管教方式,強制性教養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產生了負面影響。然而,由於不同的個人特徵及性別差異,青少年對強制性教養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均有所不同,並非所有來自強制性教養家庭的青少年都會成爲罪犯。通過對1088名中國青少年的跟蹤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與共情關注水平較低的青少年相比,共情關注較高的青少年在低至中度的強制性教養下表現出更少的越軌行為;當父母的強制性養育過度時,具有較高共情關注的青少年卻參與了更多的越軌行為。此外,共情關注的調節作用存在性別差異:共情關注並未調節強制性養育對男性越軌行為的影響;相反,女性較高的共情關注使她們對強制性教養更為敏感,過度的強制性教養將導致女性極高的越軌行為水平。研究指出了在檢驗教養方式與青少年越軌行為的關係時,應充分考慮個人特徵和性別差異的重要性。

 

關鍵詞:強制性教養、青少年越軌行為、共情關注、性別差異

 

論文鏈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964-023-01742-5